这支日本头号战斗机,叫“钢铁战士”,跟俄国、朝鲜还有八国联军都干过一仗,侵略中国时简直横扫一切!
没想到在中国抗战刚开始时,它两次被打得晕头转向,第三次直接翻船,关键是对付它的兵都被叫成“杂牌军”,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!
1888年春天,日本军队决定成立第五师团,驻地在广岛。这个部队的祖宗是“广岛镇台”,属于四大镇之一,看似名字普通,但其实是日本陆军重点培养的小骄傲!
这支部队可有点意思,11、12、21、22号步兵全是从日本本州的西边调过来的,主要就是广岛、山口和岛根那块地方的人。
这帮地方武装可真是一股清流,里头的战士大多数是地里刨食的农民和小老板,组织没得说,打起仗来那叫一个狠!
从甲午到八国联军,再到日俄战争,这第五师团就好像个常客,哪儿热闹就跟到哪儿,战场上没见少他们的身影!
沙俄的大将库罗帕特金在1905年说过:“第五师团的正面进攻,给我的印象比我对欧洲军队的看法还要强烈!”
这事儿简单得很,这队伍在日俄打仗的时候,一下子就绕到了俄军炮火猛、动作快,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!
在部队里,人们叫它“铁拳军”,不光是看它打仗厉害,还因为它可是最早用上机械装备的先锋!
从1920年开搞,第五师团就开始玩重型机枪和装甲车,到了1930年头还尝试用摩托车跑货,这伙人简直是陆军里的王牌,地位仅次于那些近卫师团和第一师团。
1937年3月,板垣征四郎当上了第五师团长,他可是“九一八事变”的头号策划者之一,接手之后,他把这个部队的官儿安排得妥妥的,部队的风格也立马硬朗得像铁炭一样。
此刻,第五师团被大家亲切地称为“板垣师团”,内部架构围绕着第21旅团和第22旅团设置,而第21旅团更是以“陆军花朵”自居,成为全军的荣耀象征。
1937年8月份,大沽口那边来了个大阵仗,板垣师团简直打了个头版头条,率先整队进入华北,参与了南口的激烈战斗、拿下了平绥铁路,还进攻察哈尔,简直一路横着走,谁敢挡道啊!
特别是在南口那场打仗中,凭借强大的火力把国民党东北军第13军打得稀里哗啦,这下让日军总指挥部更坚定了意见:“第五师团可以用来冲击敌人的防线要害!”
在这情况下,第五师团的士兵个个精神抖擞,简直把自己当成了天上掉下来的神仙!
当年日本那些军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“只要我们的钢铁大军在,敌人是谁根本不用想!”
板垣在他的回忆里说:“第五师团的战斗从不重复,真是一战成名啊!”
这话说得像是在自夸,实际上人家可是一路打火锅,胜利连连啊!
真正的大变样,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那地方。
那回,他们碰上的敌人,可不是啥正规军,满编师也没见着,而是一支刚整编的队伍,连军装都还没一个样的八路军115师。
这次行动信心十足,按照战前安排,粮草队和步兵队分段走过乔沟和关沟,目标是闪电般穿越狭窄山区,再联手主力形成包围圈。
115师这时候刚改头换面成红军的后备力量,啥红一军团、十五军团和七十四师全都凑到一起了,队伍不到万把人,武器就跟杂货铺似的,各种奇葩都有,大多都是别人送上门的。
刚组建完成,训练还没搞定,连物资都跟着醉了,国民党内部对这支部队都有点打鼓。在军队的架构里,它基本上就是个“外来户”,纯粹是跑龙套的小角色。
朱德和彭德怀早在九月中旬就调研敌人情况,发了个指令说:“敌人的运输货物慢腾腾的,进度肯定拖拉,埋伏得找个要道!”
林彪牵着115师跑到乔沟岭,抢在平型关东边埋下了伏兵,日军完全没想到“杂牌部队”居然能提前布局。
9月25日早上7点,斗争一触即发,115师嘎吱一下也没提前打响炮弹,就直接对穿越乔沟的日军补给队来了一发猛烈攻击,瞄准的就是他们那条运输线。
这帮人是步兵第21团的,差不多有一千号人,各种车马加起来也有几百辆,带着大炮、子弹,还有不少干粮,简直是日军在山西打仗的命根子嘛!
日军被围得晕头转向,连重型武器都没法拿出来反击,旁边也没人帮忙,只能拼命想冲出去,结果全军几乎都给封了!
115师像个旋风一样把敌人包围了,出招快得跟猴子抢香蕉似的,全是红军那套“飞地围剿”的老把戏!
战后总结一看,这场打仗真是狠,干掉了日军上千个小鬼子,收获步枪1000多把、机枪20来挺,加上一门炮,还有几百辆车和200多辆马车,简直大丰收!
日军的后勤系统终于不小心掉链子了,真是让人哭笑不得!
这场打斗,简直是给板垣师团按了个大大的“丢人”标签!
这不是正面打人家,而是被一支刚整编的“野战队”给搞懵了,连指挥部都没反应过来,就被收拾得干干净净!
更糟糕的是,这次亏损让人发现“钢军”也不是铁壁无缝,机械化再牛也掩盖不了对地形的生疏和战术的依赖。
115师虽然赢了,但代价真是惨重,副团长和副营长们一个个像西瓜一样被切,伤亡人数差不多四百个!
这对全体军民来说,真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“开门红”啊!
这场战斗之后,日军的报纸上开始对“杂牌军”这个词产生怀疑了。
我还以为只是些小地方的叛军,没想到人家居然能玩得这么溜,正儿八经地埋伏、战术穿梭、收刮武器,全都比那些正规军厉害多了!
这事儿可还没到第五师团跟“杂牌军”最后一回头破脸的时候呢!
第五师团被安排成主力军,从临沂那边往南冲,一路紧逼台儿庄,同时还有第十师团配合,重点要攻打滕县和临城这条线。
台儿庄就跟个普通的小村庄差不多,小小的不到10平方公里,但地形像迷宫似的,河流交错,老街一堆,打仗的时候简直是个绝佳的藏身之处。
孙连仲带着他的第二集团军在这儿忙着捍卫,结果底下还有一支常被当空气的队伍,就是那第二十七师。
第27师来自西北军,根本不是中央的亲儿子,老是在西北待着,装备短缺、训练粗糙,连军服都一言难尽,被日本人讥讽成“乞丐部队”。
从三月中旬起,板垣师团的坂本小分队沿着河边儿猛冲,步兵第21和22联队负责从西南来个狠的,而第10师团则在东南侧围得严严实实。
敌人像个瘟疫一样扑过来,气势汹汹得吓人!
27师在没有大炮帮忙的情况下,跟日军玩了一场从早到晚的拔河比赛。
在滕县、沙河和邳县这片地儿乱窜,专门堵敌人的马队、捣乱敌坦克、揍敌人的小分队。自3月24日起,日本那帮人对台儿庄周围发起了三波猛攻,结果都被我们给撵回去了!
4月2号,战斗火药味儿十足,坂本支队把第十联队的小伙伴们全都召集起来,对着27师就发起了猛攻!
目标清晰:直接突破防御,咱就往城里冲!
此时,二十七师快要垮了,子弹不够用,支援没影儿,受伤的连个地方躺都没有,但他们还是在南城墙外和两个日军大队死磕!
根据后勤的账本,一连的兄弟们一天就吃一碗稀饭,晚上还得轮流跑步维持治安,很多士兵身上中几颗子弹了还能继续干活,全靠缠布条封住伤口!
打了四天四夜,坂本队连27师的门口都没摸到!
最后,日军被包得跟麻花一样,动不了喽!
孙连仲召集大部队回击,国军31师和28师一起上,一下子把日军的阵型撕得稀巴烂!
四月七号早晨,坂本的小队剩下的兵开始撒腿就跑了。
日军第十师团跑路去枣庄,第五师团朝峄城那边溜了,战场上全是弹壳、破车和尸体,简直就是个凶神恶煞的地方!
这场大战直接让日军吃了大亏,死伤人数轻松破万,战后日本军方统计,第五和第十师团一共掉了11984个番茄!
第五师团从2月20号打到5月10号,结果1281人上了绝路,5478人则是被打得七荤八素!
就是说,差不多7000个“铁铮铮”的好汉,在不到两个月里就倒下了,大多数是被那些不是“中央军”的部队给干掉的。
国军中央社的战报第一次提到第二十七师,居然说“这场小打小闹也能提振士气”,从那以后,没人敢再小觑这支连边角都不算部队了!
更牛的是,这场台儿庄的胜仗,把板垣师团的脸丢到九霄云外,碰到敌人两回,结果都是被“杂牌军”打得狼狈而逃!
战报一公布,“钢铁大军”瞬间变得脆弱,日本的报纸都开始低调第五师团的宣传了。
前线的小伙伴们开始傻眼了:咋这些“老掉牙”的中国部队能顶住咱们的猛攻呢?
对板垣来说,这次真是个说不清的败笔。整个打仗过程中,他几乎没在前线冒个泡,指挥官在报告里坦白:“敌人玩得真溜,地形比我们熟练多了,坂本那支队伍就是没能破局!”
这“没搞定”的意思就是徐州会战的第一阶段全军覆没!
1939年,昆仑关被第五军狠狠地教训了一顿,南线的战争瞬间变得热火朝天,日本军方一拍脑袋决定:陆海空三军联手,要把广西南宁揽入怀中,一举切断中国跟越南的交通路!
第五师团又接到任务了,这次他们目标清晰:要把昆仑关揍下来,掌握通向南宁的北边路!
这回咱们遇上的,是那国民革命军的五号小分队!
这支部队被叫做“正宗亲儿子”,结果因为跟德国搭上了关系引进了机械化,很多老军官嘲笑他们是“半个西方人”。
军队里的小兄弟们个个都是新潮派,战法上猛得很,装备着德式玩意儿,尤其在山里搞火力配合那叫一个拿手!
1939年12月18号,昆仑关一声炮响,第五军和日军的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在那儿干得不可开交,场面紧张得跟搶包子似的,大家都伤得不轻!
12月24号,发生了一场生死搏斗,日军的中村正雄少将亲自跑到前线督战九塘西边,刚准备给手下伙计们布阵,就被中国军队的远程火力一炮锁定了。
郑庭笈带着自己的部队用望远镜一瞅,发现草地上正在开大趴,于是立马让第1营放火,轰隆隆的重迫击炮一顿猛轰,结果日军指挥部被炸得稀巴烂,中村当场被炸得七荤八素,下午伤口感染了,直接就挂掉了。
这一天,日军的“铁血战队”正式没了头儿。
在他的尸体上搜到一本日记,里头一句话把前线的人吓一跳:“在昆仑关,我得坦白,遇上的敌人比俄国军队还硬气!”
这句话,让板垣师团的战斗史上,留下了最难扛的那一坨!
打斗一直闹到1940年1月1日,第五军虽然损失了14000多号,但干掉了4000多个小日本,21旅团几乎被揍得不成人形!
打完仗后,日本军队匆忙拉来3389号小弟来帮第五师团,光是步兵二十一队就接收了1848个新兵,这说明那支队伍真是散得不成样子了!
这场战斗结束后,板垣师团的传奇彻底崩塌,从“钢铁军团”变成了笑话的代名词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#
富明证券-富明证券官网-专业个人配资门户-散户配资官网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