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斯大林之子雅可夫·朱加什维利的死因,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。部分观点认为他因怯懦而选择投降,而另一种声音则赞扬其作为苏联领导人后代的英勇,在对抗敌军时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息。
关于雅可夫·朱加什维利的真实情况,苏联时代始终未予明确澄清。直至2003年,其女儿从美军处获得了父亲在德军关押期间的档案资料,这一历史谜团才得以真相大白。
【斯大林的长子】
1904年,斯大林迎娶了叶卡捷琳娜,这是他的首次婚姻。
来自格鲁吉亚的叶卡捷琳娜从事裁缝工作。婚后第二年,她与斯大林迎来了长子雅科夫的诞生。
斯大林投身革命事业期间,与儿子雅可夫几乎从未有过深入接触。从雅可夫出生开始,父子间的互动就极为有限,导致两人关系近乎疏离。
1907年,叶卡捷琳娜因患肺结核无力医治而去世。斯大林随后将年仅两岁的雅可夫送往乡下,交由外祖父和舅舅照料。
雅可夫自幼便缺失了父亲的关爱。斯大林将全部心血倾注于苏俄的革命事业,导致他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自己的家庭与子女。
直到14岁那年,雅可夫才被接离舅舅家,开始与继母阿利卢耶娃——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——以及他的兄弟姐妹们共同生活。
作为一位称职的母亲,阿利卢耶娃不仅悉心照料自己的子女,对雅科夫也视同亲生。在她的关爱下,雅科夫迅速融入了新的家庭环境。
通过不懈奋斗,雅可夫成功考入莫斯科工程技术学院,最终获得了电子工程师的资格。
初到新家时,雅可夫面临着全新的学习挑战。在格鲁吉亚长期跟随舅舅生活的经历,使他对俄语一窍不通。
雅可夫展现出过人的天赋,迅速掌握了语言技能,在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优等生。他不仅在学术领域表现优异,在课外活动和体育竞技方面同样堪称校园翘楚。
在绿茵场上,雅可夫展现出与平日截然不同的形象,这位活力四射的年轻人赢得了众多少女的追捧。
【因为婚姻问题而不受父亲待见】
1930年,雅可夫成功考入铁路运输工程学院,毕业后被派往汽车制造厂任职,担任电子工程师一职。
作为稀缺的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,雅可夫备受社会瞩目,这份光环使他结识了芭蕾舞艺术家尤丽娅·梅尔策。
尤丽娅·梅尔策本是一位已婚女性,然而她与雅可夫相识后,两人迅速坠入爱河。斯大林对儿子的这段感情始终持反对立场,他谴责雅可夫介入他人婚姻的不当行为。正因如此,斯大林在谈及儿子时,常常使用"浪子"、"流氓"等贬义词汇来形容他。
1936年,尤丽娅·梅尔策和雅可夫冲破重重阻碍,坚定地走到了一起,并迎来了他们的女儿加利娅的诞生。
1937年,斯大林预见到苏联与欧洲日益扩张的法西斯力量终将爆发冲突,遂安排雅可夫进入苏联炮兵学院指挥专业学习,期望其子女能在未来战事中有所作为。
战争形势紧急时期,学院对大专学历学员采取了特殊培养方案,他们仅需一年多的学习便可完成学业,随后被派往军队任职。
雅可夫最终被任命为苏联红军第14坦克师下属某炮兵营的指挥官,该营隶属于第14炮兵团。
【战场被俘】
1941年,德国单方面终止了与苏联的《互不侵犯条约》,联合匈牙利、罗马尼亚和芬兰等国,共同策划了"巴巴罗萨"行动。他们集结了550万兵力,包括190个师,并配备了4900架战机、3700辆坦克、47000门火炮以及190艘舰艇,分三路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攻势,标志着卫国战争的爆发。
在战争爆发初期,苏联因战备不足而节节败退。斯摩棱斯克战役中,红军遭遇挫败,雅可夫服役的第14坦克师也在战斗中损失惨重。此后,雅可夫下落不明,生死成谜。
当斯大林在莫斯科坚信儿子已在战场上壮烈殉国时,德军却在空投苏联的传单中公开了雅可夫被俘的影像。
面对德军政治宣传带来的压力,斯大林采取了果断措施,将其儿媳尤丽娅逮捕入狱,以此向民众作出明确表态。
面对利用雅可夫进行负面宣传的企图未能奏效,德方随即转换策略,试图通过要求斯大林释放被俘的德军元帅保罗斯来施压。他们向斯大林抛出了一个两难选择:是选择自己的儿子,还是选择释放重要战俘。
斯大林意识到,一旦回绝对方的提议,雅可夫在敌方牢狱中将面临难以预料的苦难。然而,作为苏联领导人的儿子,斯大林也明白这是雅可夫必须承担的命运。
面对敌方提出的战俘交换提议,斯大林予以回绝,他坚定地表示:"一位元帅的价值无法与普通士兵相提并论。"
不难想象,雅可夫在纳粹监狱中获悉这是父亲的答复后,内心陷入了何等深重的绝望。
此次事件导致德军放弃了利用雅可夫向斯大林施压的计划。斯大林自此失去了儿子的所有音讯。雅可夫最终于1943年4月13日在德军战俘营中去世。
【真相曝光】
2003年,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杰宁斯亲手将档案转交给加林娜,使这位雅可夫的女儿得以了解父亲去世的真实情况。
历史真相揭示,雅可夫并非如德军所言主动投敌,而是在耗尽弹药后被迫被俘。身为普通士兵,他或许会选择牺牲;但作为指挥官,面对众多苏联战士的生命,他不得不做出被俘这一艰难决定。
雅可夫在德军监狱度过了两年时光,始终坚守立场,未曾向敌人屈服,也未曾背弃自己的国家。
德军在判定雅可夫不再具备利用价值后,将其囚禁于萨克森豪森集中营。即便身处险境,他仍坚持传播共产主义理念。
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监狱长时常亲自审问雅可夫。这些审问常常演变为激烈的思想交锋,雅可夫趁机传播共产主义理念,令监狱长深感困扰。
雅可夫因意识形态差异,在传播共产主义理念时屡遭暴力对待。
雅可夫与监狱长之间罕见地形成了默契,他们都不待见犹太人。
德军监狱长在审讯雅可夫时公开表示,苏联已沦为犹太人的傀儡。这一记录由美国方面公布。审讯过程中,监狱长还提及一个未经证实的传闻,声称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,即雅可夫的继母,具有犹太血统。
面对这一质疑,雅可夫当即怒不可遏地回应道,在斯大林的妻子中,既有格鲁吉亚裔,也有俄罗斯裔,但绝对没有犹太血统的人。
雅可夫毫不掩饰地指出,俄罗斯人对犹太人的敌意由来已久。德军曾公开宣称俄罗斯沦为犹太人的傀儡,这一言论对全体苏联人民而言无疑是极大的羞辱。
在20世纪的欧洲,德国与周边国家的冲突根源多种多样,唯独犹太人大规模被害这一事件并非引发矛盾的主因。
中世纪欧洲社会普遍将犹太人视为剥削者、吸血鬼和寄生虫的象征,"犹太人"一词甚至被用作侮辱性词汇。在这种社会氛围下,排斥犹太群体成为了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政治立场。
雅可夫乡随后向对方阐述了苏联对犹太人的政策立场。
十月革命后,苏联曾尝试接纳犹太人群体,然而在社会主义体制中,这些犹太人依然沉浸于资本主义的幻想之中。
犹太群体普遍抗拒从事苏联政府分配的农业、工业及技术类岗位,对这些职业持轻蔑态度,转而追求商人或工程师等高收入、高社会地位的职业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苏联社会对犹太人的排斥情绪日渐加剧。
这种相似性使得雅可夫在审讯过程中很少与德军监狱长发生争执。
雅可夫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组织了越狱行动。成功突破多道防线后,在即将翻越最后一道电网时,德军士兵将其抓获。
在越狱行动中,监狱守卫动用重机枪向逃犯开火,导致雅可夫身中15弹,当场丧生。
监狱长因雅可夫之死陷入困境,这位德军重要人物的离世令他无法向上级交差。为应对这一棘手局面,他编造了雅可夫"自杀"的虚假说法。
实际上,斯大林可能早已掌握了实情,否则苏联当局也不会在事后授予他一等卫国勋章。
富明证券-富明证券官网-专业个人配资门户-散户配资官网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